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研究-厦门大学金融系

2008 年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研究
主讲人 陈彦斌教授 简介 <p>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货币数量论的失效表现出新特点,高货币投放的宽松货币政策不仅没有引起应有的通货膨胀,而且与房价上涨和政府债务扩张表现出紧密联系。危机后货币数量论的失效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未来是否会恢复有效,其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对货币政策有何启示?为回答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含有房地产部门和地方政府债务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以研究中国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形成机理以及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泡沫的膨胀和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增强家庭和政府的货币持有意愿,使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并导致通货膨胀率相对降低。同时,模拟实验表明,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使货币数量论恢复有效,并推动通货膨胀率上升约 0.5 个百分点。鉴于此,中国不应继续执行高货币投放的宽松货币政策,而应在保持政策稳健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存量货币的使用效率。</p>
时间 2014-11-10(星期一)16:30-18:00 地点 经济楼A501室
讲座语言 中文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类型 系列讲座
联系人信息 主持人 龚敏教授
专题网站 专题
主讲人简介 <p>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副院长,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学的研究。</p> <p><a href="/EventsMgr/Upload/File/2014/11/20141106035501446.pdf">EventsMgr/Upload/File/2014/11/20141106035501446.pdf</a></p> 期数 第四讲
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