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厦门大学金融系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与中华文明的主体性
主讲人 刘曙光 简介 <p>哲学社会科学本身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表明,&ldquo;中国特色&rdquo;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逻辑要求。作为文化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不仅仅是一种真理性、规律性的探索,更代表特定时代特定国家的价值观念、意志和利益,&ldquo;有补于治道&rdquo;。哲学社会科学必然体现国家主体性,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的大小取决于国家硬实力。哲学社会科学,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对立统一,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既体现&ldquo;文明的冲突&rdquo;又体现文明的和谐与共同发展。中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性。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坚持指导思想上的&ldquo;中国特色&rdquo;,创新动力的人民主体性;要通过融通古今中外,凸显中华文明的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运动中提炼中国话语。要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论、主张、方案,展示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拓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ldquo;世界价值&rdquo;。</p>
时间 2024-11-04 (Monday) 16:40-18:00 地点 经济楼N302
讲座语言 中文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邹至庄经济研究院
承办单位 类型 系列讲座
联系人信息 主持人 张兴祥
专题网站 专题
主讲人简介 <p>刘曙光,《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编审、哲学博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期刊协会、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2014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ldquo;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rdquo;。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个人著作有《人的活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关系》《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等。参编著作有《历史哲学》《人学原理》《社会科学期刊编辑实用手册》《新时期中国发展观&mdash;&mdash;兼与当代国外发展观的比较研究》《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mdash;&mdash;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等。在《文史哲》《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北京大学学报》《学术界》《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110余篇。</p> 期数 传统文化中心系列讲座2024年秋季学期第一讲
系列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