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4:30,金融系2012年秋季SEMINAR系列第七讲在经济楼A座N303准时开讲。院长助理、金融系代系主任郭晔教授、国际金融教研室吴丽华教授、系研究生教学秘书潘莉莉老师以及众多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SEMINAR。本次SEMINAR由系主任助理赵正堂副教授主持,金融系2011级硕士生薛国顺和郭娇进行报告,报告主题分别为“基于LMDI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和“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薛国顺同学指出,我国已经成为碳排放大国(2009年,中国碳排放量全球第一),在全球温室效应加剧的情况下, 实行“低碳经济”迫在眉睫 ;在此背景下分析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对有的放矢地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薛国顺同学采用LMDI(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Method)法,基于我国1995—2009年的数据对CO2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面覆盖6个部门和8种能源,涉及11种驱动因素并将之归为四类效应:能源强度效应、结构效应、活动强度效应和居民生活能源强度。基于对各项驱动因素的研究,薛国顺同学认为通过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来改善能耗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促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发展我国的“低碳经济”具有重要启示。
郭娇同学比较了中国、美国和英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分析过去几十年间各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核风电的消费量变化趋势。随后,郭娇同学试图通过构建Markov模型,得到以上述四种能源为状态向量的平均转移概率矩阵;并在以2000-2010年数据为初始状态向量的基础上预测了中国2011年至2025年间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其中煤炭和石油的消费量将每年平滑递减,而天然气和水核风电的消费量将呈现平稳递增趋势。
报告结束后,在座的师生对两位同学的报告进行了交流与讨论,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和进一步深入的建议,现场气氛活跃。最后,赵正堂副教授作了总结性陈述,金融系SEMINAR系列第七讲顺利结束。
(金融系 李金洲 陈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