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与更多贸易伙伴达成协议、强化本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中外跨境交易有望享受更多便利,双边与区域贸易投资合作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本币结算由此引发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本币结算合作?这又会对国际经贸投资产生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经济金融热点问题,经济学院金融系蔡庆丰教授接受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就本币结算增进中外贸易互惠进行深入解读,采访于2024年6月12日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国际观察”正式刊出。

采访简介:
从贸易合作的角度看,本币结算顺应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贸易增长的趋势,反映了日益增长的贸易需要。蔡庆丰教授提出,“中国当前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中国连续多年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经贸往来密切,中国经济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深度绑定,为推动本币结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与现实需求。”
从贸易投资的角度看,本币结算在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方面具优势明显。蔡庆丰教授表示,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汇兑模式,增加了货币兑换的中间环节,不可避免地带来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采用本币结算可以简化汇兑流程,降低交易的经济和时间成本,为跨境贸易提供便利。同时,本币结算有利于规避美元币值波动带来的汇率风险,减少汇兑损失,缓解外汇储备压力。得益于交易流程简化,本币结算还有助于加快资金周转,促进跨境投资。
从货币合作的角度看,本币结算将充分释放互惠合作潜力。蔡庆丰教授指出,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进本币结算合作,有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强化相关国家与地区的金融经济自主,降低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活动对美元的依赖,减少美联储货币政策与汇率风险对国际经济基本面的负面冲击,进而降低国际经济的系统风险、提升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本币结算合作,将进一步释放全球经济的贸易投资潜力。”推进本币结算合作,将为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相关贸易和投资往来持续创造有利条件,加强中国与相关区域经济联系,推动区域内投资贸易便利化。同时也有利于各方共同应对汇率风险、抵御国际市场外部冲击、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嘉宾简介:
蔡庆丰,金融学博士,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院长,厦门市政协委员、人资环农委副主任(兼),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访问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入选者(2021年),国家社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2015年、2023年)。主要研究领域: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等权威核心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面上+青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后期+年度)。
(厦大金融系 刘冰洁)